设计稿:
效果图:
展出:
约翰·戴森霍弗198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
约翰·戴森霍弗(Johann Deisehofer) 德国人,首次确定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立体结构,揭示了模结合的蛋白质配合物的结构特征。1988年,约翰·戴森霍弗他和伯特约翰·戴森霍弗胡伯以及哈特穆特·米歇尔,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。
2012年4月,他受国家外专局、中国科学院的盛邀,来华参加2012年第三节国际DNA和基因组节,并担任开幕式主题演讲嘉宾。同时作为“诺贝尔中国行”的特邀嘉宾,他还将在长沙、北京、广州等城市进行访问交流。
据介绍,约翰·戴森霍弗先生业余时间喜欢音乐、下棋、滑冰、游泳。对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事,约翰·戴森霍弗先生称:“获奖没有预先计划,是一种幸运(luck)。”
据活动组织者——原市委副书记、市湖湘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赵湘珍介绍,诺贝尔奖得主的株洲行,将开启株洲与国际顶尖级学者交流的新纪元,力行株洲科教先导战略、建设智慧株洲的理念,提升株洲对外交流的层次和知名度,增强市民的荣誉感和信心,同时也是对外宣扬炎帝文化,展现中国现代文明工业城市市民的幸福生活的好机会,并为将来进一步合作打下坚实基础。